鳢肠,学名Eclipta prostrata (L.) L.,是菊科鳢肠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。它分布广泛,不仅在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常见,在中国全国各省区也均有分布。鳢肠喜欢湿润气候,耐阴湿,常生于河边、田边或路旁。它的名字来源也颇为有趣,据说是因为其草茎柔韧似肠,拧断后有黑色草汁流出,犹如乌鱼肠,故而得名。
鳢肠的茎直立或斜升,高度可达60厘米,通常自基部分枝,被贴生糙毛。叶片为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无柄或有极短的柄,两面被密硬糙毛。头状花序较小,有细花序梗,总苞球状钟形,总苞片绿色,草质。外围的雌花两层,舌状,花冠管状,白色。瘦果暗褐色,雌花的瘦果三棱形,两性花的瘦果扁四棱形。花期在每年的6-9月,整体看上去虽不起眼,却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。
鳢肠的价值用途
1. 药用价值
鳢肠全草入药,具有凉血、止血、消肿、强壮之功效。在中医中,它常用于治疗吐血、咯血、鼻出血、尿血、肠出血、外伤出血等症状。此外,鳢肠还能补益肝肾、安神助眠,对于肝肾阴虚、心烦失眠、腰膝酸软、耳鸣头晕等症也有良好疗效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鳢肠含有皂苷、烟碱、鞣质、维生素A、鳢肠素等物质,能清除自由基、防止细胞快速衰老、乌发、增加冠状动脉流量、抗癌等。
2. 食用价值
鳢肠不仅药用广泛,还是一种可食用的植物。其茎叶柔嫩,各类家畜喜食,在中国民间常用作猪饲料。同时,鳢肠的嫩芽和嫩叶也可以作为时令野菜食用,口感清新,营养丰富。